新時代的吉林已成為大眾心向往之的生態田園、冰雪樂園,在全國旅游版圖中越來越耀眼,不僅游客紛至沓來,媒體人更是驚喜地發現了新聞“富礦”,紛紛深入吉林采風。在精彩紛呈的報道中,長白天下雪、查干湖冬捕、吉林霧凇……紛紛火出圈,雄霸“熱搜”和“頭條”。日前,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錄制的《藝覽吾“遺”——走進吉林》熱播,吉林非遺大放異彩,全網閱讀量破3.4億人次。不僅如此,主創人員仍意猶未盡,寫下了《吉林,還可以這樣游》。跟隨作者的筆端,我們不僅瀏覽了吉林的殊美風光,更感受到吉林旅游業復蘇中的昂揚之氣。
想看“?!比ゲ楦珊?/strong>
查干湖旅游經濟開發區搶抓我省實施“一主六雙”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,上項目、抓生產,不斷擴大冬捕經濟影響力,推動當地旅游業快速發展。 本報記者 丁研 攝
查干湖,名氣太大了!很遺憾,之前都只是從電視畫面看見。所以,這次在秋天去查干湖拍攝,心里開始還有點淡淡的遺憾??墒?,當車進入視野可及的查干湖區域時,我的大腦一片空白,準確地說,是大腦中的雜念,瞬間被清空!眼前,是在秋日金色的陽光陪伴下,自在泛著層層浪花的,藍色的“?!?!一望無際!視線觸及天邊!藍是深藍,因為湖水足夠深,所以波浪下涌動的是海一般凝聚的、收斂的巨大力量。不僅是深藍色,還有金黃色,那就是,有如導演事先插入水中的,道具般的,金黃色的蘆葦!挺拔、搖動、成群結隊。更遠處,還有白色在天空中舞動,猜猜是什么?是一個個悠閑、優雅轉動的風力發電的“大風扇”。它們似乎和秋風有個約定:慢慢吹來、柔柔地來,不快不慢,好似在暖暖的秋日陽光中,半夢半醒地打盹。如果說,此時真是在海邊,也許秋風會帶來淡淡的咸味,畢竟海水是咸的。但查干湖是淡水湖,此時吹來的風,是甜的!好吧,感受只能是感受,很難用語言來表達。再多一句:如果您也想感受這樣的“?!?,那就向北,再向北,到查干湖,來看“?!?、聽“?!?、品“?!?。
想“飛翔”去長白山
“一山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,長白山是世界上森林景觀保存最完整、生長最良好的原始溫帶森林生態系統。 高鵬飛 攝
喜歡滑雪的朋友,在冬季的長白山,會體驗到“飛翔”的感覺。而我此時,想分享秋天在長白山“飛翔”的感覺。我們的拍攝任務是跟隨非遺傳承人,進入長白山,記錄采挖人參的過程。后來當地人糾正我們的說法,不能叫“挖”,應該叫“抬”:“抬參”。因為長白山人相信,人參是有靈性的,要敬天敬地,所以只能是“抬”。拍攝前夜,長白山剛好下過雨,第二天早上長白山的“云舞”徹底征服了我。過去只記得“除卻巫山不是云”的老話,那是贊美長江巫山段的“云雨”,我有幸目睹過,那是有如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濃墨飛舞,黑白色調為主。而長白山的“云舞”是多彩的!云與陽光共舞,山之綠色又想與其爭輝,好生熱鬧!如果也要用畫來比喻,那長白山“云舞”就有如色彩斑斕、顆粒清晰的靚麗油畫。還好我不是司機,我的目光和思緒可以一直跟隨長白山的云,共舞、飛翔。下車進入山林中,另一種浪漫,更準確地說是另一種釋放,油然而生。因為林中沒有路。跟隨采參人,一字散開,你可自由地前行。抬頭,陽光透過白樺林,偶爾撩撥著你的眼神。低頭,吱吱呀呀踩在厚厚的落葉上,軟到心里。停下來,只有鳥兒和風聲陪伴著你。鳥兒會飛,我覺得自己也會飛,時而在林間,時而在山巔。想起了蘇東坡那句“莫聽穿林打葉聲,何妨吟嘯且徐行?!毕氤枇?,下山時大家真的一起唱了。
想“歸田園”去延邊
在延邊“中國朝鮮族風情園”,游客可以觀賞體驗極具特色的朝鮮族民俗風情。 吳然 攝
我的拍攝任務的最后一站是:延邊朝鮮族自治州。具體拍攝地點是延吉市區里的“中國朝鮮族風情園”。全國各地的民族風情園之前去過不少,客觀說,不期待有大驚喜。結果我錯了。當我們步入風情園時,發現幾乎百分之七八十的游客都換上了朝鮮族的傳統服裝,再加上放眼望去的各式傳統民居,感覺自己“穿越”了,我們像是“外人”驚擾了別人的田園生活。急忙向導演提出要求,希望融入,導演說不急,待會就有體驗環節。行進中,采訪了一位來自山東帶著孩子的女士,她說,換上傳統服飾,就會瞬間忘記自己的都市生活,完全融入這種田園般的生活,很放松,很忘我!是啊,“放松”“忘我”不就是旅游所追求的最美好境界嗎!這個風情園宛如隱藏于都市中的“世外田園”!再往前走,小伙兒們在練習朝鮮族傳統摔跤,姑娘們在享受傳統秋千帶來的“飛翔”的感覺,勤勞的爸爸媽媽們在打米糕、釀米酒,處處是祥和而歡樂的生活場景。到了晚上,風情園的廣場上會響起歡快的音樂,各具特色的民族舞蹈,會讓你情不自禁融入其中。累了,就在傳統的民居中帶著醉意睡去。如果那時你還在看手機、發微信,實話,有一種浪費生活之感。
想找靈感去“水園”
“水園”其實是我在吉林拍攝的第一站,就在長春。著實讓我震撼和著迷!它就在長春的市中心,我一直想用一種表述來定義它,但感覺都不滿意。我只能說,在一座城市中心,有這樣一個地方,展現的是這座城市中人的胸懷和浪漫!它不同于紐約的中央公園,不同于北京的“798”,但又兼具二者的所有特點和氣質。不賣關子了,“水園”是利用一座百年前的老舊水廠遺址而建造的一個“文化靈感公園”(目前能想到名字):百年前的古老植被完全被保護,百年前的老工業裝備被藝術化呈現。而圍繞其建造的博物館、音樂廳、圖書館、咖啡廳、藝術酒店、設計沙龍星羅棋布,爭奇斗艷。徜徉其中,你的思緒會不斷在歷史與現在,自然與人文,理性與浪漫中自然轉換。中國人對“水”極有感情,“水”是靈感,“水”是文化,“上善若水”是中國人歷來的一種信仰。今天,“水園”在長春,以一種可見、可觸碰、可體驗的方式誕生,這是長春之福,吉林之福,當然也是我們所有人之福。對了,“水”也是最親近的,所以,“水園”對公眾是免費的。
長春水文化生態園以“水文化”為主題,將城市工業歷史遺跡保護、城市生態綠地呈現、城市產業結構優化完美融合,打造了一個充滿文化感、時代性、功能與情景交融的城市文化新地標。 趙濱 攝
關于中國彩虹網 | 廣告服務 | 聯系方式 | 網上投稿 | 法律顧問(吉林創一律師事務所) |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: 0431-82530026 | 舉報郵箱:jb@chinajilin.com.cn
Copyright (C) 2001-2022 neabridge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
中國彩虹網版權所有 吉ICP備 05002603號-3